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信息产业一线,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JavaEE应用软件开发及维护能力,同时能够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成为IT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EE方向课程(Java面向对象编程基础、Java语言扩展编程高级、Android基础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或大数据方向课程(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Hadoop、Hive数据仓库)。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JavaWeb程序开发与维护、进行云平台大数据分析集成以及网络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年2005年,培养具备应用软件开发及维护、信息技术集成、数据和网络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了旧有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开发技术、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Android方向系列课程。
本专业的特色是以“校企联合、工学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应用型课程的结构,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培养多层次、素质全面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我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进一步探讨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宗旨,服务吉林,面向东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年吉林省教育厅专业试点评估中获得新建本科院校定性、定量及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有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3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9人,双师型教师8人。有1个省级“校企联合、工学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校内重点培育学科,本系部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本系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1名优质课教师,近几年我系学生在全国移动互联网大赛、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大赛、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各项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30余项。
本专业的优势,学生容易就业,面对各行各业庞大的信息技术人才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短缺现象很突出,以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教学为主体,“面向社会需求、依托行业、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农业信息化为特色,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构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大批服务“三农”的农业信息人才。